当前位置: 首页网址

雅安古路村小学

雅安古路村小学

关注数;33
信息详情
雅安古路村小学

古路村小学隐于云中。26年来,它由一个叫申其军的代课教师守护着。10月中旬,记者随着一支来自湖北的志愿者队伍冒着生命危险,经过近5小时的攀爬,来到了云中小学……10月14日上午10时,湖北志愿者队伍来到古路村山脚。如果不是偶尔发现装载行李的骡马在绝壁间行走,无法想象几近90度的陡壁上竟有一条千回百转的“Z”字形“骡马道”。这条山道沿途七拐八弯,最窄的地方只有40厘米宽。行走在这样的高空回廊上,让人头昏目眩。当地村民说,成昆铁路“一线天”大桥是去古路村的起点,没有成昆路之前,沿悬崖攀岩而上是去古路村的唯一方式。2003年开凿出这条“骡马道”后,村子开始了与外界的交流,代课教师申其军的故事也沿着骡马道传了出来。

整个上山的路途中,村民听说是去造访古路村小学和申其军,都会主动让出道来让志愿者一行先走。全村500多口人无论长幼,都尊称他“申老师”。

担心孩子离外界越来越远

古路村小学是整个村落最好的建筑,由5间水泥房和厕所组成,教室在石坎上,厕所在石坎下。教室用木篱笆围着,外墙上“朗朗书声云中荡,彝苗成才固根基”显示着这个学校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意义。厕所前不宽的空地上,学校用两个木桩和废弃的黑板搭了唯一一个篮球架。两个男孩正小心翼翼地拍着篮球,他们不敢投球——篮球要是滚到山下去,得花半天时间才能捡回来。

45岁的申其军穿着军用胶鞋、白色无袖衫,皮肤黝黑、浓眉大眼,正在空地上磨刀。一旁帮忙的村民看到志愿者,立即帮忙抬板凳:“申老师晓得有人要送冬衣给娃娃,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专门买了只羊哩。”申其军不好意思地笑道:“应该的,山上没啥子吃的。”

申其军18岁来到古路村小学,那时的教室是土砌的,房顶漏水,墙壁透风,学校没有厕所,学生跑到别处上厕所栽了跟头,摔伤了。他咬咬牙,把村里人召集起来,用土方法修缮学校,给学校搭了一个简易厕所。

“古路村地理环境特殊,我们想过各种办法调派教师过去,但都呆不久。申其军在古路村坚持这么多年,我非常尊敬和感谢他。”汉源县教育局副局长李清龙说,教育局曾经想过解决申其军的教师身份,但因为他的学历太低,和政策不相符,一直无法正名,只能考虑给他提高待遇。

心灰意冷的申其军曾决定外出打工,但全村人恳请他留下。“申老师走了,学校就没有了。不会有老师到山上来教书了,来了也教不长。”

申其军教过的学生里,出过两名大学生。但即便是这样,他总是说:“他们还有其他老师教过。”也许因为他的初中文化水平,他不敢将“培养出大学生”的荣誉归功于自己。

申其军说:“教书多年,遗憾太多,骄傲几乎没有。”时常担忧的是,自己的水平已经跟不上外面的节奏,而古路村的孩子——大渡河峡谷的灵魂——将离这个世界越来越远。

山外的年轻人不简单

7月中旬,学校来了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他告诉申其军,他叫包唐韬,想留下来做志愿者。包唐韬毕业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从武汉来。睡在申其军腾出来的办公室,包唐韬开始了古路村小学的教师经历。

早晨7时起床,劈柴煮饭吃后,他就捧着书爬上屋顶。屋前是悬崖,崖下有山谷,谷里就是大渡河。40分钟左右,就能看见做完农活的申其军赶来学校。一直要等到10点过,走了一两个小时山路的学生才能陆续到齐。

上山没两天,包唐韬就遇到了难题——小学没有电,他的手机没电了,无法和外界联系。古路村很多地方都有手机信号,村上的干部也买了手机。因为没电,他们只能多买好几块电池,用完后,花几个小时跑下山到火车站去充电。

包唐韬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不想想别的办法呢?有了电,或许将来还可以教孩子们电脑呢。他决定下山寻求帮助。路途中结识的湖北作家方方为古路村凑了4000元买了微型发电机等,利用山中溪水的落差发电,学校的屋檐下有了第一个灯泡。尽管仅能维持电灯忽明忽暗的运转和给手机充电,包括申其军在内,村民们都觉得这个年轻人不简单。

申其军只教语文和数学,包唐韬决定给学生增加地理、自然等课程,他还要求学生背诵《论语》。12岁学生兰豹悄悄说:“比起读《论语》、《三字经》,我还是喜欢申老师教我们认生字。”

一位当地某中学的负责人告诉包唐韬,古路村来的孩子刻苦是出了名的,但他们即使用5倍的努力也抵不过其他学生一倍的学习。听到对方用“朽木不可雕”来形容古路村的学生,包唐韬忍住了内心的愤怒。包唐韬忿忿地说:“抽水马桶,电脑甚至是汽车,这些娃娃看都没看过。”他认为学校资讯过于匮乏,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学习要难得多。比如,12岁的李欢最自豪的是,去过乌斯河镇,看到过真正的汽车,这个小女孩把开车当成自己的理想。

山上没有中学,山下的乌斯河中学和皇木中学师资紧张,接收学生比较困难,今年有12个孩子从古路村小学毕业,为让他们能上初中,申其军和包唐韬一次次往山下跑,最终让他们报上了名。

9月下旬,包唐韬的学妹杨菲也来到了古路村。刚到学校,杨菲就给孩子们上了一堂音乐课,发现全班学生只会唱一首申老师教的变了调的《明天会更好》。杨菲教学生《歌声和微笑》。女老师、新歌总是受欢迎的。不久后记者上山,学生不好意思正面打招呼,就跑上树唱起了《歌声和微笑》,算是表达了对来客的欢喜。

申其军说,他非常感谢这两个志愿者,给他减轻了很多负担。

10月15日,和记者同行的志愿者队伍下山,临走前,将带来的冬衣一件一件发给学生。面对镜头,孩子们都很紧张,表情有些木讷。但捧着新衣服一转身,脸上就会露出笑意。杨菲看着,隐隐有些担忧,好心人送来了不少物质上的东西,但没有给孩子们精神上的东西。每次有陌生人来,孩子们的眼神都充满渴望,可他们很快就走了,孩子们脸上留下的是失望的表情,久了这些孩子会不会养成依赖这种“关心”的习惯?

古路村的生活让杨菲很不习惯,最不习惯的是,她必须要在漆黑的夜里,躲在教室的角落洗澡。山上夜晚尤其寒冷,有几次,她都委屈得哭了。

志愿者走前,拿着志愿者送来的从未使用过的彩色笔,孩子们兴奋地在白布上画画写字,秩序有点乱。申其军用方言大吼了一声,队伍立即整齐了。“还是申老师镇得住这些娃娃。”一旁的村民笑着说。申其军站在包唐韬和杨菲旁,微微露出满意的笑容:“包老师和杨老师,他们会离开这里,我心里很清楚。我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来帮助这些孩子。”

“你最喜欢哪个老师?”志愿者中有人问。“申老师,他一直都跟我们一起。”学生兰豹这样回答。

古路村共有570多人,全村除有两户汉族外,其余全部是彝族。这里风光奇伟但交通闭塞,从攀岩藤吊到“天梯”到现在的“骡马道”,村民靠贫瘠的土地勉强维持生计。这里仅有的一所学校叫“古路小学”,学校里现在唯一的一位老师,叫申其军。

9月10日,几近90度的峭壁上,开凿了一条千回百转的“Z”型“骡马道”,上面走下来一位中年彝族男人,他要去50公里外的县城与一些同行共同度过第22个教师节。他就是43岁的申其军,一个将自己半辈子的心血都花在了山村教学事业上的代课老师,一个立志传播文化知识、改变家乡面貌的彝族汉子。1982年6月,申其军从汉源县马托乡初级中学毕业,成了古路村唯一的一个初中毕业生,也是学历最高的人。当申其军回到古路村后,看到村子里到处跑着满脸泥巴、连汉语都不会讲的彝族孩子,他的心被触痛了。申其军在出去打工和留下来当老师这两种选择中徘徊着,最后毅然选择了留在古路小学,当起了一名代课老师。这课一代,便代了24年。

现在古路小学的校舍是前年政府筹集10多万元修建的,是全村唯一的砖房。学校的学生都是来自山里各个地方,有的孩子为了读书每天太阳没出来就要出门,从家走到学校要1个小时,中午只能在学校吃自己带来的干粮。学校没有食堂,孩子们带来的午餐凉了后没地方可加热,申其军便自己掏钱买来材料,搭建起了现在的这个食堂,虽然简陋,却解决了学生午餐的问题。学校没有大门和围墙,这让申其军感觉很不安全,于是又自己动手建了一道校门,用篱笆隔起一座围墙。申其军告诉记者,他一共帮学生垫付了5000多元钱的学费。申其军说这话的时候始终是微笑着的。

现在的古路小学还有在校学生65名,3个年级。学校行政、后勤、教学、教研的所有领导职务和具体工作都由申其军一个人担任、完成,是校长又是老师。

“这里曾经有3名老师,有两名转正后不久就调走了,现在就只剩我一个了。”申其军说道。在学校建筑山墙上,记者看见上面写着这样几个字“值周老师:童剑”。申其军告诉记者,那是学校以前的一名代课老师,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他到成都打工去了,搞建筑劳务,一个月可以挣一千多。”据悉,申其军目前仍然只是一名代课老师,每个月工资400元,其中有一部分花在了为学生添置学习用品上。

申其军教过的学生,有一名已大学毕业,在汉源县某乡担任党委副书记,还有一位大二在读,这两名学生是申其军教学生涯中的骄傲。同时,申其军也以自己独有的一套教学方法,获得了全村乡亲们的肯定和赞扬。

在参观大树中坝小学的时候,申其军说:“这学校办得好。”同行的一位朋友请他站在那里留一个影,他说:“我这辈子是不可能到这么好的学校教书的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的鼻子都酸了。

申其军膝下有两儿一女,其中大儿子考上了雅安新世纪职业技术学校,每年学费要好几千,申其军算了算,等大儿子毕业后,自己家里估计要负债两万多。就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条件下,申其军还担负着供养3个孤儿的重担。3个孤儿分别9岁、11岁、13岁,是3姊妹。母亲受不了那里的贫穷跟人走了,3个孩子的父亲不久在一个矿山工地出安全事故身亡。丢下3个无人照管的孩子,申其军便成了这3个孤儿的父亲。

申其军告诉记者:古路村适龄儿童有100余名。不仅是贫困的原因,思想观念的落后也是造成许多学生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或者基本能认识一些字就主动辍学的原因。而申其军总是利用休息时间走访家长,给他们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们上学。永利乡中心校的退休教师有一次到古路小学访问后曾赠给申其军一副对联:“愿作春蚕谱山村教育,甘作人梯育一代新人!”他自己也有一句朴素的“名言”:没有文化等于眼睛瞎,有了文化才能够当家!

申其军用责任和关爱温暖着每一个学生,也温暖着每一个村民的心。在古路村,村民们也许会不知道县长是谁,但却不会不知道申老师是谁。

湖北青年情定“绝壁学校”续:记者与孩子王面对面昨日,包唐韬的母校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慰问组,代表学校向古路村小学捐出全校团员首笔特别团费一万元,设立“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古路村小学志愿者基金”。

据悉,包唐韬的事迹见报后,在母校引起强烈反响,该校团员自发交纳特别团费,短短两天时间就筹得了这笔款项。慰问组成员、该校团委书记徐晓表示,首笔特别团费作为基金的启动资金,委托该校校长申其军进行管理,主要用于对像包唐韬这样上山来的支教者,不论是否为该校学生,只要来支教,便可从该基金中获得一定的生活补贴,“我们希望尽自己的一点力量,为支教者解决一点后顾之忧。”

当天,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慰问组老师参加了古路村小学开学典礼。汉源县团县委向古路村小学捐出了崭新的体育器材,并为全校学生每人赠送了一个新书包。由“我们爱读书会”捐出的1300册新书建立的“红领巾书屋”也于当天挂牌。

希望更多人关注古路村小学

“这几天《楚天都市报》连续在报道古路村和志愿者小包的事迹,真是很感谢他们,因为要改变古路村的贫穷,必须靠社会的力量。”著名作家方方昨日表示。方方强调,她本人只是很多为此事努力的人中的一员,资助古路村小学是“我们爱读书会”的集体行为,不能把“功劳”记在她一个人身上。

方方说,资助包唐韬的有“我们爱读书会”的一百四十余会员,以及社会各界友人。她说,“我们爱读书会”是我省文学女性写作者和爱好者交流沟通的平台,会长华姿也参加了赴汉源的作家采访团。

华姿告诉记者,采访团得知包唐韬和古路村小学的故事后,当晚就在汉源开会,决定先捐款帮助购置发电机,回武汉后再募书,“我们采访团几个人凑了4000元钱买发电机,回汉后,读书会几个主编又开会商讨捐书,主编之一、在崇文书局任职的深海提出,她可以向出版社募集图书。”“起初设想是由会员们自己捐书。”深海告诉记者,考虑到会员藏书太成人化,她便萌发了向出版社募捐的念头,“崇文书局和长江文艺出版社都非常支持。”深海说,不到三天时间,两家出版社捐出的1300多本书就摆在了省作协办公室里,我们都很感动。”

方方表示,包括省作协在内的很多单位、友人都在关心古路小学的孩子们,热心地运送、接收书籍;华姿也说,读书会目前正在计划如何把资助活动做得更深更远,“希望更多的人都来关注古路村小学,一起参与进来。”

三万元善款捐向古路村小学

湖北人的爱心继续向古路村汇聚。昨日,位于武汉的伊美尚国际医学美容连锁医院组成的“爱心小分队”,一行6人带着45套崭新校服和员工捐赠的衣物、电子琴等物品,登上汉源县乌斯河镇古路村,并将医院全体员工捐出的3万元善款交给古路村小学校长申其军。 本报关于包唐韬绝壁支教的报道见报后,伊美尚连锁医院员工纷纷慷慨解囊,短短10天时间,就募集到衣物、药品、学习用具、教学器材等物资数百件。得知古路村的学生和村民们就医困难,该院还挑选了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加入爱心小分队,为当地学生和村民免费体检,并赠送常用药品。

昨日上午,“爱心小分队”在包唐韬的带领下,经过三个多小时攀上古路村。在古路村任教的另外一名志愿者、湖北第二师范毕业生杨菲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记者:“武汉一下来了这么多哥哥姐姐,孩子们特别开心。明天,古路村的学生们,将第一次穿上崭新的校服和鞋子上学,学校也将为此专门搞一个升旗仪式。”

据悉,此前,由南威医院捐助的1.38万元爱心款,也已打到古路小学的账号上。该校校长申其军说:“孩子们没办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纷纷在感谢信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友情提示
此页是<雅安古路村小学>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信息资料
网址名称: 雅安古路村小学
网址栏目: 网址简介 网址链接
网址链接: 介绍_地址
收录查询: [百度收录] [360收录] [搜狗收录] [必应收录]
网页版本: 手机版 电脑版
本页链接: http://xuekjwbhr40.huaxiaxinxi.net/
最新信息
推荐信息
 
热门信息